首页 |新闻动态 | 纪念专辑 | 许如辉研究 | 大同乐会 | 民族器乐 | 流行歌曲 | 电影戏剧 | 戏曲音乐 | 作品年谱 | 学人学界 | 文霞专栏 | 著作权 | 许如辉戏曲音乐冤案 | 作品赏析 |交流论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玫瑰与蝴蝶 音乐父子跨世纪约会
10/28/2010 点击数:3601

        ★玫瑰蝴蝶 音乐父子世纪约会 
        
                               (世界日報記者╱曾慧燕 )
 
朵玫瑰,經歷逾60個年頭的風雨,依然綻放;一隻蝴蝶,穿越國際的疆界,其美麗多情傳遍了天涯海角。 

「玫瑰玫瑰我愛妳」是中國第一首譯成英語、傳唱海外歷久不衰的抒情歌曲也是中國第一首走向世界樂壇的的經典名曲,作曲家陳歌辛1940年代在中國流行樂壇享有「歌仙」稱譽,他在「玫瑰」這首歌中,歌頌了春天和雖經風雨摧殘、「傷了嫩枝和嬌蕊,卻仍毀不了並蒂枝連理」的玫瑰花。

可是,「才人不壽」,這位才華橫溢的作曲家,死於1957年「反右」運動。當初他是為了愛國、報國,從香港回到北京卻無端被扣上「右派」帽子,發配到安徽白茅嶺農場勞改。在時代的急風暴雨中,他成了一枝折枝玫瑰。1961年冬,他在三年自然災害中因飢餓致死,倒在居住的草棚裡,得年只有46歲。許多音樂人對這位天才作曲家的早逝都十分惋惜。

陳歌辛在短暫的一生中,創作歌曲近200首,包括膾炙人口的「上海」、「漁家女」、「恭喜,恭喜」、「鳳凰于飛」等傳世名作,迄今仍在華人世界久唱不衰。也許人們記不起「陳歌辛」是誰,但一旦提到這些歌曲都耳熟能詳。

可堪告慰的是,陳歌辛未竟之業後繼有人。1959年,上海音樂學院「小提琴民族化實驗小組」學生何占豪與作曲系學生陳鋼─兩個家庭出身、文化背景、性格情趣迥異的青年作曲家,天衣無縫合作了一首長留中國音樂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题材来自中國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描繪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相愛、抗婚、樓台相會、化蝶的感人故事。

「梁祝」至今仍是中國三大名曲之一,也是在世界樂壇上流傳最廣的中國交響樂作品,首演至今51年,其愛情故事曲折纏綿,可以媲美西方的羅蜜歐與茱麗葉,而以此寫成的小提琴協奏曲,具有中國特殊的民族風味,作曲家將優美的旋律與精湛的作曲技巧相結合,使它成為半世紀以來一件響亮耀眼的作品。

「蝴蝶」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代號。「玫瑰」與「蝴蝶」,是陳歌辛與陳鋼父子跨世代的音樂鉅作,也是一首穿越世紀的父子二重唱。

父親短暂一生 名作无數

北美世界日報為了迎接創報35周年,以及為青海玉樹震災籌款,將於5月29日在紐約皇后大學寇登劇場(Colden Center)舉行「玫瑰與蝴蝶經典音樂會」,由陳歌辛長子、作曲家陳鋼任中方總策畫,指揮兼作曲家施國禮任美方總策畫;同場擔綱演出的除陳鋼外,還有上海交響樂樂團首席小提琴獨奏家潘寅林、上海歌劇院首席女中音歌唱家王維倩、上海音樂學院鋼琴演奏家施雯和現居紐約的男中低音歌唱家何孝慶,由前電視主播艾冰主持。屆時他們將與聽眾們一起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從前,品味老歌盛唱不衰、百聽不厭的魅力,以音樂喚起時代記憶。

目前任職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的陳鋼,4月6日透過越洋電話接受世界日報專訪時表示,他很高興有機會與世界日報讀者和北美華人,透過演繹父親的遺作名曲結緣。

著名流行音樂人陳歌辛原名陳昌壽,1914年9月19日出生於上海南匯,與黎錦光被認為是中國流行樂壇成熟期最傑出的代表,兩人分別有「歌仙」與「歌王」之譽。陳歌辛的祖父是印度人,後被生母過繼給一戶陳姓人家。

陳歌辛曾跟隨猶太音樂家弗蘭克爾學習音樂理論及作曲、指揮等,其後在上海一些中學教授音樂,並創作歌曲。1938年,他在擔任中法劇專音樂教授期間,譜寫了一些抗戰歌曲。他喜愛民歌,包括車水號子、打穀號子、打夯號子等,他都喜歡高聲唱出來。他為學生講課,往往開宗明義第一課就說:「音樂發源於勞動、山歌、號子等,我的作曲便是師法勞動號子與民歌,因此不能數典忘祖。我們必須為辛苦的大眾而歌… 」

1941年,陳歌辛被日本占領當局逮捕,關押酷刑折磨三個月後放出。在此先後,他寫出了代表作「玫瑰玫瑰我愛你」、「鳳凰于飛」、「夜上海」等名曲,由周璇等演唱出名,在上海風靡一時。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中國經歷八年抗戰後取得勝利,陳歌辛在1946年抗戰勝利後的第一個農曆新年創作了「恭喜,恭喜」,此曲日後成為華人世界最重要的賀年歌曲之一。

1946年,陳歌辛赴香港投奔夏衍,1950年回到上海,任天马電影製片廠作曲。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被送往安徽白茅嶺農場勞動,在三年自然災害中因飢餓与疾病死於當地。

陳歌辛遺下三子一女,其中長子陳鋼為著名音樂家,三子陳東為男中音歌唱家。

长懷思念 父子梦中相逢

陳鋼說:「在父親與我的血管裡,翻騰著整個世紀的時代脈動。父親與我,雖然生活在兩個不同的年代,卻同樣經歷了中國知識分子苦難的歷程。父親給了我生命和音樂的基因,引導我對真理的求索和追尋真善美。他一生高歌春天,可等待他的卻是寒冬臘月;他一生描繪花朵和愛情,回報他的卻是妒恨和斷枝殘葉。他在那短短46年的歲月中,在離開這個世界前,為這個並不愛他的世界,留下無盡的愛。…愛,是他全部作品的中心。」

陳鋼表示,隨著中國加入WTO和海派文化的復興,伊人伊歌都被重新推上歷史舞台,他才有可能為父親編撰專著「玫瑰玫瑰我愛妳」,並多次舉行紀念音樂會。他特別提及其中一次(2005年春天),「玫瑰與蝴蝶─陳歌辛、陳鋼世紀經典音樂會」在廣州舉行,當女高音歌唱家王作欣高唱著陳歌辛原創、陳鋼續寫的整整相距一甲子的抒情名曲「夢中人」時,全場唏噓,為之動容。「此時,父親與我在同一個舞台上展現,天上人間在浪漫的音樂中擁抱。今夜星光燦爛,今夜夢中相會」。

他說:「人生就是約會。我們來到世界,就是人和世界的一個約會…父親與我唱著同一首歌,做同一個夢,雖然不能再在人間相聚,卻依然能在夢中相逢。」

火鳳凰陳鋼 看不到傷痕

1959年,陳鋼創作「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時,遇到自己生命中的第一段戀情,當時「純情」的陳鋼和祝英台一樣,渴望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生活,但由於初戀對象一家都是共產黨員,而他是「右派之子」,「門不當,戶不對」。初戀女友被迫與他分手,當這對戀人在北京北海公園含淚道別時,公園裡播放的音樂正好是「梁祝」中「樓台會」的樂聲,這首樂曲竟然成了他初戀的「預言錄」和「墓誌銘」,令他飽受愛情的苦痛與折磨。但他沒有沉淪,他在絕望中奮起。

香港「南華早報」一名英國記者如此描述陳鋼:「他是一個從廢墟裡飛起的火鳳凰,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一點傷痕。」他將悲歌轉為歡歌,將傷痛轉為力量,他的作品成了黑暗年代的金色迴響,也就成了超越時代、苦難的紅色經典。1959年5月,「梁祝」在「上海音樂舞蹈匯演」中正式首演。那一天,18歲的小提琴家俞麗拿站在上海藝術劇場的舞台上,像個活脫脫的祝英台,她的琴聲在細訴,在哭泣,傳送著愛情的浪漫。當指揮樊承武的指揮棒停在最後一個音符時,全場一片沉寂。突然,掌聲如雷,「淚飛頓作傾盆雨」,陳鋼和聽眾同時流出激動的熱淚。當天,「梁祝」的首演,讓大家記住了俞麗拿,記住了陳鋼和何占豪,記住了這首纏綿悱惻的協奏曲。「梁祝」成功了!「蝴蝶」飛起來了!

「梁祝」至今歷久不衰,除了其故事動人外,小提琴家的詮釋,則是讓觀眾回味無窮的關鍵。至今拉奏「梁祝」最知名的三位小提琴家中,俞麗拿是「梁祝」小提琴協奏曲1959年首演時的詮釋者,當時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她在演奏時極為投入,肢體語言和表情豐富,極具感染力,首演便一炮而紅。

1960年,柏林第二屆舒曼國際弦樂四重奏比賽,俞麗拿擔任中國女子弦樂四重奏第一小提琴手獲獎,這是中國首次在國際弦樂大賽中獲獎;1962年至今,她經常擔任國際國內小提琴大賽評委;香港無線電視臺曾開拍全球十大傑出華人,俞麗拿是其中之一。俞麗拿的兒子李堅,也是國際知名鋼琴家,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16歲那年脫穎而出,成為法國瑪格麗‧隆的鋼琴大獎得主,

俞麗拿演奏「梁祝」一舉成名,51年來征服萬千樂迷,「梁祝」唱片售出二百多萬張,曾獲「中國金唱片獎」,她因此成為中國小提琴協奏曲行銷量最高的演奏家之一。

俞麗拿認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在國際音樂舞台上演奏逾半世紀歷久不衰,魅力來自動人的故事、優美的旋律、永恆的主題,是用西洋音樂表現中國民族音樂的成功例子。所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優秀作品,都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梁祝」有深刻的民族性,是能獲得世界各國觀眾歡迎的根本原因。

梁祝寫歷史 音樂暖人心

「蝴蝶」從上海飛到全國,從中國飛向世界,首先飛向的是柴可夫斯基的故鄉。1960年,中國指揮家曹鵬在蘇聯成功地演出了這部作品,轟動莫斯科。此後,「蝴蝶」又飛向蒙古、朝鮮、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等國家。有人形容,「凡是有太陽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梁祝」。早在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的第二天,波士頓一家電台專門播送和介紹了「梁祝」。

1979年,美國著名小提琴家艾薩克‧斯特恩首次訪華,開始他的紀錄片「從毛澤東到莫札特」(From Mao to Mozart,獲1981年度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金獎)的音樂之旅,他在欣賞「梁祝」後,滿意地說:「太好了!真美啊!

香港樂評家指出,「梁祝」的誕生,是中國交響音樂一個里程碑,揭開中國交響音樂史新的一頁,它於1981年和1982年,在香港先後獲得金唱片與白金唱片獎,這是古典音樂唱片首次獲殊榮。1989年,「梁祝」又獲中國首次金唱片獎和創作特別獎。

「梁祝」同時也揭開陳鋼音樂人生新的一頁,給他帶來榮譽和轉機。雖然,他曾因它在文革中屢受批判,之後還要時時提防從背後射來的冷箭,但是,梁祝表達的人性主題,已經成了他終身信奉和追求的精神標竿。所以,他才能在被遺忘的角落裡寫出「金色的爐台」、「苗嶺的早晨」和「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等「紅色小提琴」專輯作品,才能在黑色的年代裡發出金色的迴響,用音樂溫暖人心。

走出國門 搭起交流橋梁

陳鋼1981年曾以訪問學者身分訪問美國。1997年在達賴斯演出後,獲授「達賴斯榮譽市民」。1986年,他又創作小提琴協奏曲「王昭君」,被喻為「梁祝」的姊妹篇,深化了梁祝的人性內涵:「長相思啊長相思,撲向她的是鋪天蓋地的朔風冰雪,而她灑向人間的卻全是愛。」

陳鋼在1970年代創作的「紅色小提琴」系列作品,由世界權威古典音樂唱片出版公司之一的DECCA錄製發行,這是該公司首次為中國作曲家出版個人作品專輯,其中「金色的爐台」和「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是紅色小提琴中最重要的兩首曲目。「金色」與「陽光」般的亮色,又是陳鋼作品的主色調。至於紅色,則象徵一代中國人曾經度過的那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的浪漫情懷,記錄了那個特殊年代深深鑴刻的歷史印跡。

他還創作了中國第一首豎琴協奏曲和第一首雙簧管協奏曲。他的作品還有交響詩、大合唱和室內樂合奏等,以濃郁的民族情調和豐富的當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而見長。1986年11月15日,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在上海音樂廳與上海交響樂團和指揮曹鵬合作,成功首演陳鋼的小提琴協奏曲「王昭君」,贏得經久不息的「雷鳴般掌聲」。「王昭君」被譽為「梁祝」的姊妹篇,西崎崇子被譽為「日本的祝英台」。

1997年7月2日,陳鋼出席在好萊塢碗形劇場舉行的大型慶祝晚會「Bravo China」後,立即飛往達賴斯,出席他的小提琴協奏曲「王昭君」在美國的首演,並接受「達賴斯榮譽市民」的稱號。

陳鋼說,作品是作家的鏡子,作品中的形象,從某種意義來說,都是作家某一側面的反映。「梁祝」通過相愛與抗爭這兩條主線,樹立祝英台形象;而「王昭君」則通過感情的層層剝落,勾示了王昭君性格與情感的中心命題─愛。這兩部作品,一純情,一滄桑,其實就是陳鋼的兩個人生階段。

說來也怪,以創作小提琴協奏曲成名的陳鋼,卻是一位不會拉小提琴的作曲家,竟然還寫了那麼多至今令人難忘的小提琴曲。

陳鋼2002年12月獲斯卡莫好萊塢大獎,獲獎通知書上寫著:「授予您超級明星金環獎,以表彰您在音樂作曲領域所作出的傑出貢獻。」獎狀上則寫著:「您用卓越的藝術搭起了國際交流的橋樑。」

1994年春天,上海音樂廳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陳歌辛、陳鋼、陳東父子情音樂會」,陳歌辛的部分名曲,由陳鋼整理並配樂,由現居美國的幼子、男中音歌唱家陳東演唱。

從2002年起,陳鋼在上海新天地和蘭心大戲院先後舉行「父親與我」音樂會,還在台北成功舉行兩場「鳳凰于飛─上海、台北老歌雙城記」。陳鋼強調,那是一場非常特別的音樂會,以一首上海老歌「鳳凰于飛」為名,這是陳歌辛和陳蝶衣合作的第一首歌詞,由陳燮陽執棒,陳鋼任音樂指導。音樂會結束時,全場高唱「玫瑰玫瑰我愛妳」,「此時,我感到愛的復甦、春的回歸,「父與子用兩代人的無言歌,譜寫了他們的音樂夢之旅」。

永遠的微笑 媽媽是首歌

陳歌辛身後遺下40出頭的妻子金嬌麗和四個孩子。金嬌麗含辛茹苦地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深秋」與「黑暗」,她獨自撫養大了四個孩子,並把他們培養成三個教授和一個留學生。

在提到父親的同時,陳鋼最深情回憶的是他的母親金嬌麗,他認為母親是父親的創作靈感。「媽媽是一首歌,一首清麗高貴的琴曲,一首委婉濃豔的愛情二重唱,也是一首淒美絕怨、情意連綿的長恨歌…」

陳鋼回憶:「在那些度日如年的歲月中,媽媽始終帶著含淚的微笑,昂著高貴的頭,心中低吟著爸爸在『永遠的微笑』中最後留給她的那句話:『心上的人兒,你不要悲傷,願你笑容永遠那樣…』」

當年正在女中讀書的金嬌麗,與陳歌辛是師生戀,從看到她的音樂教師第一眼起,一個旖旎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就拉開了序幕。當時一個是已小有名氣的青年作曲家,一個是名校之花,一時傳為佳話。

金嬌麗給了陳歌辛無窮的愛的與不盡的靈感,激發他寫出一首又一首歡快的舞曲和優美的情歌。1935年,他們婚後的第二年,陳歌辛就創作出中國第一部音樂劇「西施」,並與「中國現代舞之父」吳曉邦合作「罌粟花」、「醜表功」和「春之消息」等抗日歌舞。到了40年代,他更是譜寫很多以「春」和「花」為題材的愛情歌曲,從「春天的降臨」、「花樣的年華」、「夢中人」、「初戀女」,到「蘇州河畔」、「鳳凰于飛」和「忘憂草」等。此外,「玫瑰玫瑰我愛你」、「薔薇薔薇處處開」等這些妙曼的傳世歌曲,更是記錄在樂譜的愛情明證,其中最感人至深的是那首由老上海一代名伶周璇首唱的傳世名曲「永遠的微笑」。

陳鋼說:「這是爸爸為媽媽勾畫的一幅愛情素描。爸爸說,媽媽像蒙娜麗莎。她有圓圓的、蒙娜麗莎式的『笑的臉龐』;她是爸爸心中『深秋裡的春光』和『黑暗中的太陽』,這也是爸爸獻給媽媽的愛情明證。…」

篤信命理的陳鋼說,算命先生曾說他八字命裡欠金,所以名「鋼」;而父親名「歌辛」,為什麼叫「辛」,他自己的說法是:「我的歌曲是師法勞動號子與民歌,因此不能數典忘祖,我們必須為辛勞的大眾而歌。」

陳鋼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一些朋友說,如果父親的名字是幸福的『幸』,而不是辛苦的『辛』,可能他的人生會比較幸福些,而不會那麼辛苦。」

對此,陳歌辛在香港的莫逆之交、填詞家、作家陳蝶衣回憶說:「有一次,歌辛給我一張名片,上面印的是『歌幸』而非『歌辛』,是印刷廠把他的名字弄錯了,他說,幸就幸吧,幸福總比辛苦好一點。」

陳蝶衣感慨說:「他一生的辛酸和他的歌給予世人的幸福,也許就是這兩個字─『辛』和『幸』的內涵和外延吧。」

在陳歌辛被「發配」安徽白茅嶺的三年裡,金嬌麗每年春節都奔波千里與他「團聚」。「以嬌小的身軀,在漫天大雪籠罩下的山路上跌跌撞撞,跟著一輛獨輪車步行80里,只為見一見朝思暮想的親人。」

她回憶:「相聚只一夜,我們不能像在家裡那樣對飲紅茶談天說地,只能苦中作樂,用剛洗過舊鞋的泥水放在小鉛桶裡煮滾而飲也就夠滿足了,然而,茶還未喝完,隊裡的哨子卻又吹響了,我必須走,只能一路哭到家…

作為長子,陳鋼是見過母親眼淚最多的人,傳來父親死訊的那次是刻骨銘心的,他在「母親教我的歌」一文中寫道:「1961年初的一個冬夜,我聽到一聲撕心裂肺的慟哭,媽媽被爸爸猝死於心力衰竭的噩耗擊倒在地,痛苦地抽搐著,翻滾著,用身體四處碰撞著…」、「帶著一個小小的木箱,媽媽又去了白茅嶺,獨自在爸爸那沒有墓碑的墓地裡,撿回了206根遺骨…」眼見春閨夢裡人,化作累累白骨,情何以堪?陳歌辛留下的一盞煤油燈和一句「你要保重」的叮嚀,為他們27年的愛情生活畫下句號…

金嬌麗80歲生日那年,上海電視台「共度好時光」欄目,特地為她製作一個專題節目,先安排她在中國唱片廠錄音棚當年首唱這首歌的周璇用過的話筒前,再次演唱並錄製這一首歌;然後,在演播現場,由全家的兒孫們為她和唱。最後,給她獻上80朵鮮花。今天,金嬌麗94歲,依然健康長壽,依然美麗動人。

陳鋼說:「透過80朵鮮花的奇光異彩,我看到了媽媽80個春秋中度過的艱難日子和崢嶸歲月。我想起了那張媽媽在1949年寄給當時正在香港的爸爸的老照片,照片上媽媽微笑著,照片背後寫著:『親愛的辛:這是我們剛結婚時我照的相片,因為你喜歡看我張開嘴在笑的樣子,所以我挑選了這張給你留念。」在那一刻,陳鋼彷佛看到了在媽媽飽經滄桑的臉上,又一次浮起了蒙娜麗莎式的『永遠的微笑』…」。

「不是嗎?幾十年來,媽媽一直唱著一首歌;而媽媽自己也就是這一首歌,這首歌的名字就是: 永遠的微笑!」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Omega Watches , Cartier Watches, Breitling Watches, Chanel Watches
rolex watches, replica watches, rolex, fake watches